2008年厦门市八年级生物实验考查试题及评价办法
|
|
福建招考网整理自:厦门教科院基教室 2008-4-4 10:43:09 |
2008年八年级生物实验考查试题及评价办法 一、试题: 试题一:请你设计一个实验,亲眼看一看你想了解的某一种生物细胞的形态,并按照生物图的绘制要求,画一个你所观察到细胞,标出细胞的基本结构。在15分钟内完成。 试题二:给你几片新鲜的叶片,要求在15分钟内完成以下两项实验:①不用显微镜,证明叶片表面有气体进出的“门户”;②借助显微镜观察气孔。请你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方案,并按方案完成操作。 试题三:以饼干或馒头为实验材料,请设计一个实验,模仿经咀嚼、搅拌的食物在口腔中的化学变化,合理设计对照实验,探究变化的结果,并在15分钟内,按方案完成操作。 二、设计实验方案阶段: 本次考查的目的就是要检验学生通过初中生物的学习,是否初步理解科学探究方法,是否掌握了课标要求的基本技能,是否能学以致用。因此每个试题都同时包含了两个或以上的要求,需要学生统筹安排,合理设计。试题一、试题二主要考查学生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技能,理解和应用生物学原理的能力;关注学生的观察能力、统筹安排时间的能力;试题三注重考查学生对实验条件的控制、实验结果的分析,关注学生对科学方法的理解能力。拓展题是教材中没有出现的,能够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操作技能等。 要求教师正确认识、准确把握实验考查的目的,充分重视学生参与实验考查的过程,关注学生在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。有条件的学校,可鼓励一部分学生选择拓展题。 在设计阶段,建议教师先放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,在学生需要的时候,给予一定的提示和指导,要杜绝教师包办代替的现象。实验方案的总体评价原则是,根据题意,统筹安排,合理设计,达到题目的基本要求,无科学性错误,具体可行。至少要包括—— 1.能明确实验的目的 2.能列出实验所需的材料用具。 3.能写出所设计实验的原理。 4.能写出科学合理的实验步骤。 5.能预先设计结果记录的方式。 6.能预留结果分析的栏目。 各校可以自行设计“实验报告”样式,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填入,并注意设计教师评分栏和教师签名栏,以利登记考查情况。 三、实验操作阶段: (一)评价原则: 1.能明确实验原理 2.能按照实验计划的步骤有条理地进行实验; 3.能安全、规范地使用各种实验用具; 4.能真实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; 5.能客观表达、合理解释实验结果,并得出合理的结论。 (二)具体要求:(注:请实验员老师在每个实验桌准备抹布、废物缸。) 试题一:请你设计一个实验,亲眼看一看你想了解的某一种生物细胞的形态,并按照生物图的绘制要求,画一个你所观察到细胞,标出细胞的基本结构。在15分钟内完成。 材料用具:1.教师准备:显微镜、载玻片、盖玻片,学生提出的需要教师协助准备的其他材料用具 2.学生准备:本人设计中所需的材料、用具(尽可能自己准备) 要 求:1.正确规范制作临时装片。 2.正确规范地操作显微镜。 3.能找到清晰完整的细胞,并举手经监考教师确认。 4.能按照生物绘图要求,画一个完整的细胞,并正确标注。 5.及时完成实验报告。 评价方法:A.达到以上五点即为合格。 B.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顺序混乱,导致观察不到细胞,视为不合格。 C.能按规范步骤完成临时装片制作,但在显微镜下找不到完整细胞,在规定时间内可重做,重做仍观察不到,视为不合格。 D.不会操作显微镜,不合格。 E.显微镜不规范操作不超过3处,且没有影响实验结果,可合格;超过三次,无论是否影响实验结果,视为不会操作显微镜,视为不合格。 F.绘图出现科学性错误,视为不合格。 G.绘图没有科学性错误,但出现不规范的现象(如涂抹、不用铅笔、不用直尺引线等),不超过3类,视为合格。 试题二:给你几片新鲜的叶片,要求在15分钟内完成以下两项实验:①不用显微镜,证明叶片表面有气体进出的“门户”;②借助显微镜观察气孔。请你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方案,并按方案完成操作。 材料和器材:1.教师准备:新鲜的叶片(至少两片),最好是刚摘取的。显微镜、载玻片、盖玻片,学生提出的需要教师协助准备的其他材料用具 2.学生准备:本人设计中所需的材料用具(尽可能自己准备) 要 求:1.合理分配两个实验的时间和顺序。 2.不用显微镜,证明叶片表面有气孔的实验现象明显。 3.正确规范制作临时装片。 4.正确规范地操作显微镜。 5.能找到清晰完整的气孔,并举手经监考教师确认。 6.客观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。 7.及时完成实验报告。 评价方法:A.达到以上七点即为合格。 B.由于时间安排不妥当,没有完成实验的,视为不合格。 C证明叶片表面有气孔的实验现象不明显的,如不属于时间安排不妥当,且能正确分析原因,视为合格。 D.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顺序混乱,导致观察不到细胞,视为不合格。 E.能按规范步骤完成临时装片制作,但在显微镜下找不到细胞,在规定时间内可重做,重做仍观察不到,视为不合格。 F.不会操作显微镜,不合格。 G.显微镜不规范操作不超过3处,且没有影响实验结果,可合格;超过三次,无论是否影响实验结果,视为不会操作显微镜,视为不合格。 H.结果、结论表述要实事求是符合实际探究过程,不相符的,视为不合格。 试题三:以饼干或馒头为实验材料,请设计一个实验,模仿经咀嚼、搅拌的食物在口腔中的化学变化,合理设计对照实验,探究变化的结果,并按方案完成操作。 材料和器材:1.教师准备:饼干块或馒头块(特别说明:教师不能对材料按实验要求进行等量分割或碾碎,取样步骤要由学生自己操作。) 试管、试管架、玻璃棒、小量筒、小刀、清水、碘液、恒温水浴锅(有无皆可)。 学生提出的需要教师协助准备的其他用具 2.学生准备:一次性杯子、本人设计中所需的材料用具(尽可能自己准备) 合格要求:1.所设计的对照实验能体现经咀嚼、搅拌的食物和唾液的化学作用。 2.实验过程中能有效控制实验条件。 3.实验过程中符合操作规范(包括量筒的使用、滴管的使用、向试管内加液体、固体的操作等)。 4.实验现象明显。 5.客观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。 6.及时完成实验报告。 评价方法:A.能达到以上六点为合格。 B.由于实验设计不完整的,实验中不能体现咀嚼搅拌过程,或不能体现化学变化的,视为不合格。 C.实验过程中,由于条件控制不恰当(如材料不等量等),导致现象不明显的,如果能正确分析原因,可合格。 D.实验过程中操作不规范、顺序混乱,不能判断实验结果的,视为不合格。 E.不能根据实验现象,围绕假设合理解释结论的,视为不合格。 F.结果、结论表述要实事求是符合实际探究过程,不相符的,视为不合格。
(教科院基教室生物科 2008.4)
|
 |
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|
|
 |
|
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. |
|
|
|
|
|